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鵬
青海省共有6個自治州,其中藏族自治州5個、蒙古↓族藏族自治州1個,全省607.82萬常住人口中,少數民族超過47%。近年來,青海省探索推進漢藏雙語村居法律顧問工作,一些民族地區因地制宜、先行先試,不少法律服務機構也結合本地實際,推進這項工作。
“自2018年全面開展‘一村(社區)一法律顧問’工作以來,全省4605個村(社區)已經全面完成◇法律顧問全覆蓋,1346名法律服務工作者從事村(社區)法律顧問工作,各地不斷探索創新,取得了⌒明顯成效。”青海省司法廳律師工作處副處長楊恒∩近日接受《法治日報》記者采訪時介紹說。
肯定成績的同時,楊恒並沒有回避這項工作面臨的困難。“其★中之一就是法律服務人才,特別是漢藏雙語法律人才短缺問題。目前,青南地區還有17個無律師∞縣、16個無公證員縣,無人服務、無能力服務成為最大瓶頸。”楊恒說。
針對這一現狀,青海省采♀取了一些措施。比如,完善基層法律服務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,鼓勵促進法Ψ律服務人才和資源向法律服務薄弱地區流動;從退休政法幹警、村(社區)兩委成員、調委會成員以及部分黨員和村↙民、居民代表中培養【“法律明白人”,充分利用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、公證員、“1+1”法律援助律¤師,積極吸納大學生誌願者,開展日常性法律◣服務工作等。
青海在雙語法律人才培養方面下了不少功夫。青海省司法廳積極協調6個自治州司法局組織遴選參訓人員,委托專ω業培訓機構,強化培訓並組織參加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,探索出一條民族地區雙語法律服務人才∞培養的新方式。
2017年初,青海省司ω 法廳在黃南藏族自治州開展全省“雙語”法律人才培訓試點,首批選拔在職工作◆的27人參加培訓班,由培訓機構進行脫產培訓,通過國家法律職↑業資格考試後,回當地從事法律服務工作。2018年,在6個民族自治州全面開展“雙語”法律人才培養工作。4年來,有141人通過國家法律」職業資格考試,其中取得A證的32人、C證的109人,整體通過率為43.9%,高於∑ 全國平均水平。
據介紹,這種培訓模式為民族地區輸送了一批批高素質█法律服務人才,為開展雙語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。
“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和漢藏雙語法律服務是我們所的服務重點。”觀若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公①保戰鬥介紹說,觀若←所專門成立漢藏雙語法律服務團隊和12348青海法網漢藏雙語法律服務中心,目前有7名執業律師,兩人會說康巴語,5人會說安多語。
公保戰鬥說,觀若所律師每天登錄12348青海法網,通過視頻為牧區群眾進行線上法律解答,及時回復留言咨詢,律所每天指派律師到12348熱線漢藏雙語專席值班,電話解答群眾咨詢。同時,觀若所利用其法律援助工作站優※勢,為◥群眾提供線上法律援助服務,大大提高了服務質效。
“作為村居法律顧問▼,我們定期深入村居和社區,用漢藏雙語宣講法律法規、國家政策,解答群眾的法律問題。”公保戰鬥介㊣紹說,此外,他們還進行漢藏雙語法律法規、國家政策的翻譯工作。“去年民】法典通過後,我們組織律師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縣進行漢藏雙語宣講,以案釋法讓牧區群眾對民法典有了了解,效果⊙非常好。”